百万光年的星系,绝对不像想象中这么简单的,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了。
单是恒星的数量,就是万亿级别的存在,陆川自认为自己无法驾驭这一个级别的恒星。哪怕给自己再多的时间,也不可能完成得了,到时候自己就是花了无穷无尽的时间在这里,也构建不出来。
银河系的尺寸,就很满足陆川的需求,所以陆川理想中的星系,尺寸应该是介于十万光年到十二万光年之间最为理想。
根据这一些,陆川开始在模拟宇宙里构建。
既然是模拟,陆川就是里面的神,思维所到之处,一切就会现实。
不要小看这一些工作,但你仔细去想,就会知道到底有多恐怖了。每一颗恒星,陆川都需要去计算它的样子,地貌结构,还有所含的成份,分布……同时,又要去确认它在运行时,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有多少引力,对四周天体的影响等等。
以人类的计算力来说,恐怕全人类的计算力加起来,单是一颗恒星的这一切,就需要不少的时间才能计算完毕。
可是陆川却仅仅是毫秒之间,就已经是计算出来。
数以万计的恒星,陆川其实只是在数秒内,就完成了布置。在这一种速度下,千亿级别的恒星是多,但也经不住陆川的努力,不断在完善着这一个复制银河系的星系。
偶尔陆川也会停下来,低头思考着,然后才是重新构建。
没有办法,陆川不可能记下整个银河系,现在陆川的构建,不过是按着一定的记忆去做的,并不是最为完善的。不过这也变态到了极点了,因为陆川竟然是在复制银河系。
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每一秒的时间里,就是数以万计的恒星出现在模拟沙盘宇宙里,完善着这一个渐渐成形的星系。
一周后。
陆川终于是停下手来,他满意地看着眼睛这模拟出来的星系,它的尺寸横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