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隋第三世 > 第627章:竭泽而渔

第627章:竭泽而渔(3 / 6)

,全程由学部、礼部、御部、吏部共同完成,如此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公正!

在考试的题目之中,经文解读、算学和策论占的比重较大,诗词文赋倒是不怎么重视。朝廷这些年也在编撰统一的经义教材,往年考生抱怨最多的就是答案不统一,同一卷经文可能有几千种解读,考官多以自己的理解为主,对自己不满意的释义不打高分。

秦始皇焚书坑儒,导致先秦经典残缺不全,虽然汉朝诸多大儒进行研究整理,但内容出现了不小的缺失,都靠后人一一补全。两汉之后,战乱持续到了大隋,经典正确释义遗失得越来越多,各种错误解释越来越多,以四书五经为例,现在衍生出了几千种注解,正因如此,孔颖达才打算集结天下大儒编写《四书五经正义》。

刘炫、孔颖达、魏征等人都是饱学之士,尤其孔颖达家学渊源,最为接近正统,由他主持修撰最合适不过,这是流芳后世的儒家盛会,没有哪个文人经受得了这份诱惑。

科考有条不紊地举行。

考试之日,考生们通过层层检查,鱼贯进入洛阳学宫。这些考生自清晨进入考场,至暮方退。考生到了规定时间还没有交卷的,准许燃烧一支朝廷提供的蜡烛,蜡烛烧尽,则必须交卷,否则视为弃考。

这几天,杨侗都会去洛阳学宫巡视,每天见到一千余名考生入场,听到官员呼其姓氏则入考场。入场之时天色还有些昏暗,如长龙的队伍移入各考场之中。这些考生人人身着白衣,有白衣胜雪的即视感,这让杨侗颇有一种“天下英才归大隋”的感慨。

从千军万马之中杀出来的洛阳考点考生,一共录取了一百二十八人,前三十名被孔颖达带入宫中当众殿试,杨侗以往只做过一次,其余时间都在外面作战,错过了殿试的时间,这一次‘恩科’恰好举办在他有空的时候,也有空接见这些栋梁之才,于是安排这三十人在西隔城的洛城殿觐见,殿试的地方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