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的书生都喜欢议论朝政,尤其是弘治帝时期,弘治为人比较宽厚,广开言路,大小经筵从不间断,深受文官喜爱。所以在弘治朝,官员都乐意进谏,文官政治也达到了一个小高峰,受此影响,在学的书生们都热衷于讨论时事。
如今新帝即位,正德朝的权监几乎被一扫而空,文官政治再次占了上风,文人们似乎又看到了弘治朝的“美好时光”,所以时下国子监的书生们又开始热衷议论朝政了。
这段时间议论得最多的自然就是给新君亲生父母上尊号的问题,国子监那些书生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内阁的决议结果,一派则持反对意见。当然,绝大部份书生都支持内阁的决议,费懋中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此时费懋中答道:“我同意内阁的决议,兴王一系是小宗,而先帝一系是大宗,新君以小宗入继大宗,自然要过改门换庭,称呼孝宗(弘治)为皇孝是理所当然的。”
张璁摇头道:“在下却是不敢苟同,新君继承的是大明皇统,无论是兴王一系,还是先帝一系,均是太祖的血脉,何须分大宗和小宗。更何况兴献王只有今上这一个独子,按照礼法,独子是不能过继给别人的。”
费懋中皱了皱眉,想反驳,但一时又想不到反驳的理由,于是闭口缄默。
徐晋不禁心中一动,看来张璁在这方面下过功夫啊。
张璁见费懋中无言以对,不由有点得意,转而问徐晋道:“子谦以为如何?”
徐晋对古代的礼法没什么研究,而且这玩意在徐晋看来毫无意义,花太多心思在上面于国于民无益,只会虚耗时间和财力。
如果杨廷和强逼朱厚熜认正德为父,徐晋肯定是反对的,毕竟认堂兄为父,就连他这个现代人都接受不了,不过认弘治帝为父倒是可以接爱。当然,如果朱厚熜实在不愿意认弘治帝为父,徐晋也会站他,无关乎对错,就是感情上也要站朱厚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