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徐晋回到了住处,吃完饭后当晚便留宿在费吉祥的房中,继续执行他的春季播种计划,其间的细节就不便描述了。
第二天一早,徐晋一行人乘马车离开了上饶县城,往离城约八十里外的徐家村而去。仔细算来,自从正德十五年北上参加会试以来,徐晋已经离开家乡足足五年多了,如今故地重游,不由百感交杂。
谢小婉虽然已为人母,是年过二十的“老姑娘”了,但这妮子此刻兴奋异常,仿佛回到了当年的少女时代,抱着儿子对着车窗外的风景指指点点,说一些从前家长里短的事儿,小徐康听得津津有味。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上饶徐家村出了徐晋这样一个人物,现在可不得了,以往进村的田间小路全部按照官道的标准扩建了,而且每隔十里就在路边建有歇脚避雨的凉亭。
徐家村中已经看不到茅房了,全是崭新的大瓦房,甚至还有庭院式的住宅,村容整洁大方,而且村口外的小河上还架起了一座石桥。
此刻老族长徐德铭便率着所有徐家村民侯在村口的石桥前,八十多岁的老头子拄着拐杖,精神抖擞地站在众人的最前面,而旁边是里长徐有光,还有几名辈份高的族老。
“族长,快到,快到了!”一名骑着驴的村民一溜烟地从前处跑回来,一边扯着喉咙大叫,瞬时间,徐家村的村民,还有跑来看热闹的外村村民都开始骚动起来。
老族长徐德铭郑重地整了整衣冠,沉声道:“有光,准备好了没?”
徐有光凛然地道:“准备好了!”
徐德铭点了点头道:“晋哥儿今时不同往日了,乃食禄三千石的侯爷,比之国公爷也不遑多让,而且身居户部左侍郎,妥妥的三品大员,家里的几位亦封了诰命,皇恩浩荡,我徐家村上下亦与有荣焉。如今晋哥儿衣锦还乡祭告我徐氏烈祖烈宗,一切礼仪绝不能出纰漏,免得惹外人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