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办,不是一个监察司提督应该有的能力。
“陛下,其他的都好说,可是不被人发现的话……有点困难。能够上金銮殿的,都是一时俊杰。只要我们动手,他们很容易就能够察觉出我们是在针对谁,除非……”
“除非什么?”乾帝问道。
陆谦看了乾帝一眼,试探着道:“除非我们把局面搞混,不仅打击帝党,而是名义上针对所有人。”
乾帝还是有些水平的,他瞬间听懂了陆谦的话。
“你是说……京察?”乾帝有些犹豫。
京察,是吏部考核京官的一种制度。
通过了京察考核的官员,往往能够升官。
而通不过京察考核的,按照京察的成绩,会有相应的惩罚,最严重的,罢官去职,甚至问题很大的凌迟处死都有可能。
京察本身的目的自然是奖优惩劣,使各级官员能够恪尽职守,为大乾的统治做出贡献。然而正因为涉及了官员的奖惩,结果造成徇私舞弊等结党现象十分明显,随着时间的发展,已经很难真正实现应有的作用。
长官往往博宽大之名,每届京察,只黜退数人,虚应故事,余概优容,而被劾者,又不免冤抑。
最开始京察制度初创的时候,京察本来是三年一考,后来变成了六年一考,再后来又变成了十年一考,时间周期越来越长。
到了乾帝这儿,自他登基之后,还没有京察过呢。
百官不提,乾帝也不提。
原因嘛,自然是稳定压倒一切。
值得一提的是,最初创造京察制度的正是儒家的官员。
而让京察制度几乎沦为废物的,也正是儒家的官员。
现在要重启京察的话,从时间上看,倒是合情合理。
不过很容易引起更大的动荡。
毕竟乾帝心里也清楚,现如今大乾的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