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天份所限,作品不受读者欢迎,一定怪社会风气差,没人爱看书,还有,媚俗者金腰带,清高人却饿饭等。
诺芹一度困惑:“还有人怀才不遇吗?”
一位编辑笑答:“有,仍有些老人家在报上填充,最爱指正他人错字。”
“不是说今日文坛属于年轻人吗,人人假装廿二三岁。”
“真假年轻人写不了那么多。”
诺片问文思:“副刊应否取消?”
“副刊文化属本市独有,人民日报与华尔街日报均无副刊,一样生存得很好。”
“总有一日会全盘淘汰的吧。”
“嗯,作家可以像欧美写作人一样,同出版社合作,直接出书。”
“文思,你可有正当职业?”
“主持信箱不能维生。”
“果然是业余高手。”
“不敢当。”
“你的正职是什么?”
她不回答。
“你教书。”
“被你猜中,真是鬼灵精。”
诺芹大乐,“在哪间大学?”
“在维多利亚大学教法律。”
诺芹怔住,“你不在本市?”
“我住加拿大卑诗省。”
“什么,你一直在外国?”
“是呀。”
“可是,电邮号码却属本市。”
“我用卫星电话,任何号码都一样。
“呀,原来你不是我们一份子。”
“不可以那样说,我在都会接受中小学教育。”
“可是你刮尽都会资源后却跑去外国,你没有感恩图报。”
“……”
诺芹理直气壮,“你凭什么主持信箱,你不了解都会情况。”
那边没有答复。
“喂,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