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五年级时他奉母命照顾刚入学的李可恩,小息去探望她,小小可恩见到学兄,也是这样哭丧着脸说:“我要妈妈。”
“锦姨说她在家是个最讨厌的人:丈夫、女儿,都争相走避,她自尊日益受损,只觉越做越错,忽然有顿悟:退一步想,海阔天空,既然尽了力,也只得放开怀抱,索性退下来。”
可恩发呆,“她亲口同你说这番话?”
日-点点头。
“她走了已经有两个多月,你不觉得这假期太长?”
日-微笑,“终于发觉妈妈地位重要了。”
可恩抬起头,“妈妈不可少。”
“奇怪,妈妈走了,你却回来了。”
“什么?”
“现在你一放学便留在家里,我还看见你洗尘洗衣,像奇迹一般,周末又到海关做临时工,李可恩不再是从前的李可恩。”
可恩不出声。
“那班衰友损友酒肉朋友有无找你?”
“我还有几个良朋益友,他们也仿佛失了踪。”
可恩尝试与陈航石农接触,可是不得要领。
当晚,可恩收到母亲的电邮。
她“呀”地一声,心头放下一块大石。
只见母亲与穗姨挤在一把伞下,两人穿同款格子雨衣,母亲很幽默地举着一张当天日期的泰晤士日报。
背后是著名的察伏加广场,那群永恒的灰鸽栖息在纳尔逊像底下。
母亲在伦敦,她与穗姨竟然双栖双宿,看样子再过一季大抵也不愿回来。
她的电邮奇趣:“厨房顶灯不亮,请叫人回来修理,浴皂用罄,速买。”
可恩一呆,以往,她需要什么,也是这样留下简单条子,吩咐母亲即管家办妥。
她坐下来,吁出一口气,再吸气时像是力道不足,需要分两次才能完成深呼吸,可见她的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