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年轻。”
朱南欠欠身,“我决定回到学校去。”
方倍意外,”为什么?”
他轻轻回答:”听说邓小姐要求严格,她属下总编每月必需开例会交流意见,并且要求名下所有华文报风格统一,我个人性格比较自由散漫,不适合这种大机构,因此决定回大学教书。”
方倍肃然起敬。
他并没有邓小姐前邓小姐后迎合新人事新作风。
朱南说下去:”报纸要配合当地读者需要,随机应变,灵活,机智,不可与资本家配套。”
方倍一直点头。
这时冯乙敲门进来。”一起吃饭去。”
朱南站起,”我只知道那么多。”
冯乙请客,招待朱南吃阿拉斯加京王蟹。
这时,方倍的气已消,她固然尊敬朱南这种性格,也不致于看低冯乙。
冯乙的应变能力也了不起,他前途明亮,不久可能荣升北美总编辑,或是东南亚总裁。
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缺了一种,便见单调。
傍晚,冯乙不经意地问:”你同朱南说些什么?”
“呵,”方倍故意调侃:”从金星说到火星,还有,冥王星的卫生叫查朗,离太阳系最近一颗恒星叫阿发森托里,距离太阳系数万光年……”
冯乙并不动气,”朱南是个人才。”
方倍答:”你也是,新一辈的能力并不低于上一代。”
冯乙很高兴。
第二天一早,方倍被电话铃吵醒,他惺松地想:几时超级到不用听电话为生就好了。
对方是朱南,”我在飞机场。”
“要回去了吗,顺风。”
“方倍,我忽然想起一件事:听说邓融在星洲的时候,曾经刊登启事,寻找她自幼失散的妹妹。”
方倍顿时清醒,邓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