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刘瑾,来不及,他也不能闯宫营救,他项刚还不会做出这种大不韪的事。
他整个人呆在了那儿。
人呆在了那儿,脑海之中,却在闪电盘旋。
有人参劾刘瑾,那自然是朝廷大臣,身为朝臣,理应忠诚尽职,参劾象刘瑾这么一个人,是千该万该的,怪不得人家。
大公主亲率锦衣卫,来到内行厂,进入那间密而不能再密的密室去抄搜证物,这就显然是有人告密。
因为刘瑾绝不会自己招供,绝不会自陷于罪,把自己送上绝路,送上断头台。
告密的是谁?
应该是跟刘瑾最亲近、刘瑾最宠信的人。
那个人是谁?
秋萍,没有第二个人。
秋萍悄悄的走了,这应该是最好的证明。
因为她任务完成,所以她要走。
因为她事先知道,所以她要走。
想到秋萍,就很容易地联想到了,曾任东西两厂总教习的花三郎。
秋萍一个女孩子,没那么大能耐,她必有指使,必有接应的人。
那么,这个人可是谁?
也很容易让人马上联想到花三郎。
往好处想,即使扯不上花三郎,但是照花三郎跟秋萍的关系,能找到花三郎,应该也能找到秋萍。
不看天下各处单看京里各地的反应。
谁都明白,刘瑾该千死万死。
这一点,项刚看得很清楚。
但是,他欠刘瑾的恩不能不报。
那么,得先找着花三郎,而且要赶快找到花三郎,再迟,一旦他离了京,茫茫人海何处寻,再想找他可就难了。
项刚更清楚这一点,于是,他站起来,圆睁着虎目,大踏步地行了出去。
到了前院,仅剩的几个大、二档头、番子,看见项刚纷纷施礼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