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匈奴和西部鲜卑两部的牛羊畜牧和并州、凉州的大部分土地一样,被划为了公有。
太平道的辖地之内并不再缺乏耕牛,甚至有一部分的牛羊都被摆上了餐桌,加入了黄巾军的食谱之中。
不过更多的牛羊还是被留在了草原之上,竭泽而渔是一件蠢事,古人尚且都不会做,更何况是许安。
铁制农具的问题也被解决,凉州之战的迅速结束,使得当初许安为凉州之战准备的大量的粮草得以保存了下来,也使得黄巾军的工坊高速运转的模式停下来了一些,从军工转为民工。
有了足够的铁制农具,还有曲辕犁以及耕牛,耕地以及广泛的水利工程,太平道领内的农业发展可谓是走在了整个天下的最前列,没有任何一个势力可以媲美。
而且这个时候,也并没有任何一股势力如同许安这样在势力范围内大力推行屯田。
经历了整整一年多休生养息的太平道,如今已是兵强马壮,粮草丰足。
四州迁徙过来的民众第一年生活艰难,因为他们并没有什么钱财和粮食。
许安没有采用单纯的赈济来解决问题,而是以工代赈,修缮道路,修建水利工程,组织开垦荒地。
正是如今,良好的道路还有许安发明的四轮马车也使得运输成本得到了降低,中途的损耗也得到了降低。
如今太平道内的粮食,足够支撑许安在外打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而且,道路的改善,也使得黄巾军的行进的速度提高的更快了,这也是为什么许安能在短短的十余日时间,带领着麾下的军队从太原郡抵达河东郡境内。
旷阔的黄河之上,千帆竞渡,无数土黄色的旌旗随风飘扬。
许安站立于船首的甲板,双手按在护栏之上,凝望着南岸。
“华阴如今已经聚集了大概四万多名董卓军的军卒,这是现在董卓麾下所有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