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黄天之世 > 第六百八十八章:偷渡阴平

第六百八十八章:偷渡阴平(3 / 4)

上就要到三月的下旬,史书上记载,阴平道共计有七百余里,七百馀里无人之地,山高谷深,粮运艰难。

七百余里,若是普通速度行军,黄巾军普通的步卒携带辎重步行在保证战斗力的情况之下可以一日五十里,黄巾军的武卒和锐士行军速度更快。

但是那是在官道之上,在平地丘陵地带之中。

史书记载:“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邓艾当初偷渡阴平之时,甚至需要凿山通道,造作桥阁,甚至有些地方根本没有可以通行但道路,邓艾当时甚至亲自带头用毯子裹住身躯,滚下山坡。

在裴松之的引注中有“以万人入江由”的说法,在途中损耗近三分之二,当初邓艾也带领了三万余人,到最后仅有万人跟随着其走出了阴平古道,这样的行军折损不可谓不大。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许安决定一定要亲自带领西路军的主要原因。

现在的太平道底蕴尚且欠缺,虽说治下人口已经近千万,但是这还是算上了归降的南匈奴部,还有上谷乌桓部,和北地逃亡而来的鲜卑人,还有凉州本土的羌人、氐人,和已经归降的西部鲜卑。

这一次许安专门带上了善于修缮道路,造作桥阁的工匠,这些工匠全部都是从各地工坊之中征募出来的高级匠人,其中甚至还有不少名匠级别的工匠。

除此之外,许安还命人带上了大量的毛毡,毛毡对于汉地的平常人家来说算是奢侈品,但是在塞外却并非是什么稀罕玩意,就是普通的牧民也有不少的毛毡,毕竟北地严寒,过冬必须需要足够的毛毡。

这一次许安直接从凉州各地的部族征募了大量的毛毡还有可以作为缓冲的物体。

现在的太平道虽然比之以前要强盛的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