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出战平定战乱。
在原本的时空之中,诸葛亮当初平定南中之后,实行的制度其实就比较像是土司制。
南中平定后,诸葛亮将南中四郡益州、永昌、牂柯、越巂设为六郡,皆以当地人或将领统领。
有人曾劝谏诸葛亮留兵镇守,但诸葛认为这有不妥,提出了三不易。
其中第三不易说的正是:“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
当下太平道的第一目标,是要先稳定南疆的部落,分化益州豪强世家的力量,然后将益州豪强世家力量削弱到无法再影响益州局势之后。
土司制度一直到了清朝才被逐步废除,实行改土归流。
对于现在的益州南疆来说,土司制度不是一种最好的制度,但是无疑是一种最适合的制度。
设置流官,实行郡县制,确实是最好的管控方式,但是益州的实际情况,还有各部落的实际情况,使得郡县制的实行难度很大。
那些部族虽然一定程度上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但是他们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各方面的风俗都和汉地的人大不相同,难以融合,只能靠着时间慢慢融合。
改土归流其实早在明朝时期就一直在推行,只是进度缓慢。
直到清雍正时期,改土归流才彻底推行,而在推行的过程之中,无疑是用鲜血来为改土归流铺路。
那些土司长久以来享受着权益,部落民根本没有人权,很多部落之中,普通的部落民只是土司的奴隶,土司的私产。
所以要想改土归流,以流官来管理这些夷人部落,必将要用鲜血来确立这一制度。
那些掌管着部落的部落首领可不会坐以待毙,等着你将他们全部诛杀。
改土归流以后是必须要推行的,但是绝不是现在,现在土司制才是最适合益州南疆的制度。
现在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