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来亨正色道:“学生谨遵恩师教诲。”
张静一欣慰地点了点头,便又道:“学里的这些情况,为师当初还不知,今日方知道,你所言的……极可能是实情,你方才说,有人只将学堂里的宣教当做是一门功课,其根本在于涉世不深,涉世不深则难知民间疾苦,不知民间疾苦,又谈何立下匡扶社稷,解民所忧,纾民所困的大志呢?可见任何事,都需相辅相成。学堂里的生员,毕竟来源复杂,各色人等都有……总是要有一个法子,来解决不可。”
李来亨想了想,便道:“恩师是想借同学会来解决东林军的事?”
张静一露出一抹浅笑,道:“为师其实许多事也说不准,只是走一步看一步,天底下的事,哪里能处处随人愿呢?好了,你也不必继续为此打破砂锅问到底了。”
李来亨便讪讪一笑,而后道:“学生受教。”
说罢,施了一礼,便告辞了出去。
……
九月初八这天,晴空万里,同学会算是正式成立了。
这时候,人们才开始发现了蹊跷。
率先入会人其实并不多,不过数百人而已。
而后,各种章程统统放了出来。
这显然已和所谓的‘同学会’有很大的不同了。
而且同学会的发展标准颇为严格,且在各地,都会建立分会,分会之下,又有更基层的组织。
锦衣卫、军中、包括各个州府,只要入会的人数到达一定的数目,便形成一个委员会的组织,委员会除了发展会员,还对会员有惩罚的措施。
至于入会的条件,表面上门槛很低,甚至连安置来辽东的最普通流民,理论上也可发展,不过……审核的条件却是颇为严格,当然……这也是平衡的结果。
以李来亨为首的一批人,要求无分贵贱,而一群稳重的人则认为,若是将流民群体统统纳入,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