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三国之最风流 > 39 点将封侯趁少年

39 点将封侯趁少年(3 / 7)

,最盛时人口数万,现经黄巾之乱,人口虽然减少,却也仍是大县,本朝至今,得封颍阴为食邑的共有两人,一个是梁冀的从子梁马,一个是先帝之女颍阴长公主,不是外戚就是公主,荀贞和他们显是不能比的,所以没有食全县的待遇,然即便只食五千户也不低了,且封地是他家乡,这是格外的优待。

荀贞不敢相信朝廷对他会这么大方,几疑听错,看过何顒的信后才知,他能被拜为颍阴侯实是走了运,是袁绍、何顒等为他力争的结果。

就像荀攸此前对荀贞说的:荀贞从皇甫嵩击黄巾,功高;为赵中尉,安定赵郡、击退张飞燕,功又高;为魏太守,到任才几个月又平定於毒之乱,功又高,朝廷不能不再封赏他了。

可怎么封赏就有说辞了。

张让以荀贞先击黄巾、复安赵魏,宣扬了汉家天威为名,建议今天子诏拜他为宣威侯。

宣威侯听起来很威风,宣威也是个县,拜为县侯,侯名又如此威风,似是个很好的建议。

可问题是荀贞的这个侯又不是名号侯,是封地侯,名号侯讲究侯名的蕴意,如班固经营西域,扬国威於境外,是故得封定远侯,封地侯不讲究这些,封地侯讲究的是美县丰邑,因为这关系到被封侯之人的经济收入。

宣威属凉州武威郡,地处边陲,往西再过三个郡就是西域,周围都是沙漠,人烟稀少,无所出产,把荀贞的食邑定在这里,和不给他食邑没什么区别。

从中兴至今,远封在凉州的侯,区区三人而已,而且这三人所封之地也不是像宣威这样的偏远贫瘠之地。

袁绍等人为荀贞据理力争,最终以“建武元年封功臣,诸将皆占丰邑美县,唯丁綝愿封本乡,建武二年,祭遵得封颍阳,今贞,颍阴人,先击黄巾、复安赵魏,功高军中、平定地方,有功於国家,何不封之於颍阴,以比美世祖,示朝廷之优仁”而说动了今天子,最终定下封荀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