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晚唐浮生 > 第四十九章 中条山

第四十九章 中条山(3 / 5)

”邵树德看着远处的中条山,悠悠说道:“古来名将,为父最喜本朝太宗,打仗干净,军纪颇佳,不戕害百姓,有王师风范,还有诸般正奇变化。吾儿要记住了,用兵一定要懂正奇,但却不可拘泥,正可以是奇,奇也可以变成正。为父用兵多年,正奇之道,变化存乎一心,尔等还要多学、多看。”

……

奇兵在中条山。

天雄军副使牛礼已经住进了山中,他们是从商南道悄然返回的。

房州平定之后,定远军使王遇率部北返商州,商南道这条偏僻小路的防务正式移交给了他们。

天雄军的北上是低调的,而且打着正常换防的旗号。

他们抵达陕州后,立刻从长达七十六丈的太阳浮桥渡河,抵达了平陆县。

此县隶陕州,原名河北,天宝元年更名为平陆。

在平陆县领取粮草、物资之后,天雄军继续北上,沿着沙涧河谷东北行,走了四十多里,到一处名为軨(ling)桥的地方。

这里有一段上坡路,古时叫颠軨坂,当沙涧水,东西绝涧幽空,地壑深深,中间筑以成道,走十余里至虞城。

虞城在虞塬上,虞仲所封,是为北虞,历史上晋国曾借道于此,讨伐虢国。

虞城在大道以东,本是一座军堡,去年下半年开始就被改为仓城,此时成了天雄军五千军士的驻地。

出虞城向北,开始下坡。山道穿越整整七重山,总长二十余里,非常险峻。

这段总长不到四十里的险峻山路,合称“虞坂颠軨道”,是中条山诸通道之一,南北重要交通线。

下坂之后,道分两途。

西北行三十余里至安邑县,东北行四十余里至夏县。这两个县,都是陕州属县,在中条山以北。

感谢朝廷,陕州八县,有五县在黄河以北,其中安邑、夏两县更是在中条山以北。当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