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收编的蔡贼更是由他甄选整训。
前后向朱全忠推荐了数十员将领,很多人的提拔也操于朱珍之手,众人皆感其恩德。
有威望,会打仗,老打胜仗,在军中人脉关系极其深厚,亲信党羽遍布诸州,这样一个人,当然不会被朱全忠所容忍。
投闲置散已经算好的了,若是换了朱全忠晚年,尸骨都烂掉了。
但到了现在这么一个艰难时刻,朱全忠也放下面子,与朱珍促膝长谈,言语间多有懊恼、毁意,重新启用了这员大将,用他来稳固黄河防线。
朱珍有些感动,更多的是感慨。
不被邵树德逼到这份上,你也不会想起我吧?
但不管怎样,他对朱全忠还是有感情的,不至于背叛他。便是他想叛,估计也不成。汴军与夏军一样,是主帅一手拉起来的队伍,二号人物就是二号人物,在主帅死之前,很难有机会。
至于主帅之子,当然就不行了。若朱全忠得了天下,并且死在朱珍之前,那么他临死前第一个要杀的就是朱珍、胡真这类老将,毫无疑问。
朱珍的家人已经先期前往郑州,这次是朱全忠主动提出来的。
当年被朱全忠怀疑并失去信任,导火索就是朱珍将家人接到身边。时移世易,没想到这次朱全忠主动提出让朱珍带上家人,简直就是换了一个人。
与朱全忠喝完最后一杯酒后,朱珍躬身行礼,大踏步离去。
朱全忠在驿站外看了很久,直接翻身上马,夜行回了汴州。
汴州城内的气氛不如往日。
出征的将士有很多没能回来,连尸首都不知道埋在哪里,让人哀不自胜。
不过作为武夫的家人,他们早就习惯了这一切。
艰难以来,大多数战争发生在河南道,远的有安史之乱及其后续河朔三镇的割据,稍近的有淮西叛乱及徐州庞勋之乱,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