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毛子真是啥也不行啊,连渔船、渔具都很匮乏,放着宝地任其荒废着。
冷水海域,才是海洋渔业的主产区。比如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界的南千岛群岛、北海道海域,诞生了世界第一大渔场。甚至在著名的纽芬兰渔场渔业资源接近枯竭之时,这里的产量依然极高,地位岿然不动。
「都没尝过海鱼吧?」邵树德将鱼扔在铁盘之上,然后煎烤,笑问道。
「真没吃过。」赤水军使范河等人好奇地看着那些鱼,说道。
「淡水鱼不顶饿,饥荒之时靠鱼饱腹只是水中幻影,但冷水海鱼可以,你看这油花。」邵树德高兴地说道。
范河等人都是西北土包子,只吃过黄河里的鱼,自然识不得个头极大的鳕鱼,眼珠子都快瞪圆了。
「辽海那一片,不知道多少年没人捕鱼了。赵宗诲告诉朕,他们逮着过一次渔汛,一网下去全是鱼,拖都拖不动。只可惜船只太慢了,操纵起来也不灵活,追不上密集的鱼群。」邵树德说道。
「陛下,这鱼干能运到河南来么?」范河问道。
邵树德沉吟了下,说道:「很难说。如果一等国道修到青州、登州,天气再冷一点的话,应是可以的。暑热之时,怕是难。」
据平海军汇报,他们认为辽海在五六月间以及十月份会各出现一次渔汛,是极好的捕捞季--非渔汛期不是不能捕,就是产量肯定不如渔汛期了。
事实上邵树德也弄不清楚渔汛到底在几月份。他曾记得后世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的渤海、黄海渔汛,与二十一世纪的渔汛时间上是不一样的,有时相差几个月,不知道是受什么因素影响。
渤海、黄海的渔汛,肯定不止平海军探查到的这两次。甚至他都怀疑他们报上来的渔汛是不是准确。或许只是偶尔遇到了一次少见的鱼群洄游,就将其误认为渔汛呢?还是得长期观察,长期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