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晚唐浮生 > 第十七章 会高

第十七章 会高(3 / 6)

烦地砍倒芦苇,清理空地。

砍倒的芦苇被整整齐齐排放在地上。这些芦苇长得非常高大,重量又很轻。晒干之后,便是极好的简易房屋材料。有时候甚至能编织成芦苇筏子,在河面上行走。

码头上嘈杂声渐起。军士们忙忙碌碌,开始搬运物资。

物资卸完后,又解开了缆绳,继续下到了海面上,开始下一趟转运。

“末将高佑卿,参见殿下。”不一会儿,营口镇使、登州将高佑卿从营内走出,躬身行礼道。

“高将军辛苦了,免礼。”邵嗣武亲手将其扶住,道。

“高将军弄出了好大的局面啊。”邵嗣武指了指营寨东北角,说道:“那是在改建陂池?”

“是。”高佑卿答道:“此地水泊众多,多为澹水,可以喝。末将寻思着,或许可以改建个小陂池出来,既多了一些田地,军士们也有水喝,不用走远路去汲水。”

排干沼泽,获得土地。营建陂池,灌既农田。这是江南东西二道在前唐时经营的路数,很有效,但也很艰苦。

“军士们肯干这些吗?”邵嗣武问道。

“有什么肯不肯的,都是自己传诸子孙后代的基业,当然要用心一点了。”高佑卿说道:“营口寨现有两千兵,一千四百余户人。粮草尚不能自给,再不用心点,以后岂不是要饿肚子?”

高佑卿所说的两千兵,其实是府兵了,但短时间内,根本没有足够的土地授予他们,至今仍靠安东府输送的钱粮吊着命,生活其实是很艰苦的,人人都说上当了,不该来营口这种鬼地方。

一千多户百姓也是今年陆续迁来的,其中五百户来自魏博,八百户来自曹州,另有百余户分配了田地的辅兵家人。

简单来说,这里一穷二白。

洪水泛滥,土地贵乏,要什么没什么,鬼来了都愁闷不已。

在邵嗣武看来,营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