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说道:“只要秉着良心行事,不论是为学还是入仕,有利于民,都不过是以不同的方式践行王道,毋须惭愧。”
毛玠点头附和。
荀谌却听得有些刺耳。这话说得,好像我没良心似的。
只是虞翻也没明说,他也不好主动认领,只好当没听见。
只是心里的后悔又增加了一分。
他当初想来讲武堂本是了解徐庶为什么要考讲武堂,而不是见虞翻。如今他已经见到了徐庶,也知道徐庶为什么报考讲武堂,何必再见虞翻,自取其辱?
明明知道虞翻是个狂士。
虞翻与毛玠聊得很开心, 主题就是王充与《论衡》。毛玠听薛综说起王充之后, 就非常感兴趣,向虞翻详细的请教了相关的事情。
虞翻坦然相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他甚至说了一些《论衡》的不足之处,比如其思想内在的矛盾:杂揉儒门与黄老,却又不能融合。论人事则儒门,论天道则黄老,不能贯通。
由于王充本人出身寒门,虽然因才华出仕,但时间太短,官职也低,对施政的了解有限,相关看法有很大的局限,并无高明之处。
王充的优势在于他的不迷信古人,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虞翻建议,如果毛玠有志于学,可以从这个方面着手。
王充的学术有开创性,却不完备,正是后来者可以用力的地方。与其拘泥于王充的言论,不如继承王充的思想,对古今学术进行批判,去伪存真。
毛玠听得心惊肉跳。
听薛综说起《论衡》的时候,他完全没想到《论衡》是这样一部书。可是与虞翻的特立独行相比,《论衡》臧否圣贤的狂妄似乎又没那么惊世骇俗了。
——
一席谈后,毛玠带着书稿,与荀谌一起离开了讲武堂。
荀谌的心情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