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说句难听的,办奖这是拼得不是谁办的多好,而是比得谁烂的小烂的少。
所以,都不用怎么提升,只要天籁奖保持住水准,等其他几个奖再继续烂下去,华语乐坛第一奖就会落入囊中。
不过曹轩还是有几分心气的,他不想比烂,希望在原有的优势基础下,做的更好一些,成为灯塔和标杆。
天籁讲结束,曹轩算是放下了一桩心事。
后续几届虽然还要操心,但有了第一届打底,应付起来就轻松多了,无外乎循例办事,查缺补漏。
曹轩没有多少时间在家休息,又赶忙飞向美洲进行第二阶段的演唱会。
美洲演唱会和欧洲数量一致,都是35场,其中美国一地共有22场,其他的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巴西等地是13场。
主要战场就在美国,这是很显然的,这里是市场最好也是曹轩美洲粉丝最多的
国家。
至于其他国家分13场虽然少了一点,但也是条件所限。
每一阶段35场演唱会两个多月,已经是非常高负荷的节奏了,也差不多是曹轩能够接受的极限。
后面的亚洲演唱会因为场次更多,很可能因为还没有正式公布,在时间上做出一些调整。
在这种情况下,曹轩这些有限的场次自然要酌情安排,尽可能的多照顾各地歌迷。
说实话,要不是为了回馈歌迷,正常的商业逻辑应该把演唱会全开在美国,省心省力还赚钱。
前往美国的时候,曹轩也在和属下调整第三阶段的演唱会,因为亚洲的变动,第三阶段也难免受到一些影响。
第三阶段演唱会主要在非洲、中东和澳洲三个地方,共计25场。
场次虽然减少了不少,但期间还要远距离赶路,其实还不如欧洲和美洲。
中东是10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