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常常吵起来。
近段时间,周深所翻唱的《烟花易冷》,倒是也蛮火的。
骆墨专门写个《伽蓝雨》的故事,就是为了增加听众的代入感。
现在看来,效果还挺好的。
乐神在发完微博后,就又单曲循环了3遍《烟花易冷》,为自己接下来要写得乐评构思。
可结果是——越听越心惊。
“为什么?为什么伴奏里没有任何一件中式古典乐器!?”
“但我偏偏就是从头到尾,觉得这就是首中国风的歌,是一首极致体现华夏韵味的歌!”
“怎么做到的?这怎么做到的?”
很多听众听歌时,对于乐器是不怎么敏感的,也不会去分辨这首歌的伴奏里究竟用了哪些乐器。
因此,或许很多人听了超百遍的《烟花易冷》,还一直以为这首歌的伴奏里,应该是中式传统乐器为主。
实则不然!
“或许,这也是华夏文化的魅力吧。”乐神突然想到了自己读书那会儿,老师所讲的一些关于华夏文化基本特征的话。
也就是读书那会儿所谓的——知识点。
要敲黑板的那种。
“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却又有其独特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句话乐神到现在都会背。
但她没想到,毕业后让自己突然回忆起这句话的,居然是一首歌!?
但说来也是有趣,华夏就是有股神奇的力量。
外来食物能鼓捣成自带华夏特色的味儿,八成还会更好吃…….
外来节日也能过出自己的特色。
而骆墨这首《烟花易冷》则证明,外来乐器也是可以的。
以中国风的模式进行创作后,颇有一种万物皆可中国风之感!
乐神觉得,自己就以这个核心作为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