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而这样一来,也等于是主动放弃最好的黄金赛道。
结果就是,不但运气不好,还十分的差劲,分到了最外道。
不过因为前面几枪没有耗费太多的体能,所以才有客观条件下刘祥的决赛大爆发,第九道奇迹。
这一点孙海瓶的决策,也是功臣之一,起码有这个眼光和魄力的教练,当时国内,还真没有几个。
但110米栏的半决赛到决赛,休息时间比较长,不像100米,只有2个小时。
因此这个方面,100米的影响,还会更大。
不过这个情况在伦敦奥运会就改了,变成了2天三枪,也就是说110米栏也变成了半决赛之后几个小时,就开始决赛。和之前的奥运会,比如北奥,一天一枪完全不同。
看到这里,这个赛制的调整和变化,你也该知道,从外部条件下,为什么刘祥会在伦敦奥运会之前,拼命加练。
因为规则,改了。
多枪制的能力要求,一下子就上来了。
了解了这些细节,你才能更好明白,当年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做,为什么要奥运会之前比以前训练的更加疯狂。如果不是改了这个,还是以前,一天一枪,刘祥的备赛,肯定也会相对轻松一些。
在劳逸和文勇毅都没有顶上来后,湖凯窜到了第三位。
然后……张培勐跑到了第四位!
“苏神加速,这一枪加速区领先优势……不大。”
没错,的确是不大。
这让熟悉苏神的人,都不敢相信,因为在加速区,一直苏神都是独霸天下的情况。
尤其是在国内,怎么可能有人能和他争锋呢。
就算是赵昊焕和湖凯,也不应该啊。
十米、二十米、三十米,苏神加速区整个都没有拉开,虽然是领先的情况,但这对于平常的苏神比赛来说,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