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系的。
因为恐怖的商队数量,长安和玉门关之间的官道上面,几乎每隔30-50公里左右的距离就会有一个聚集点,而这些聚集点是为了商人和商队提供休息的地方,都是由附近的百姓建成的聚集点。
或者说驿站,而随着这些民间驿站的建立,很多荒芜的地区也不荒芜,在这些驿站里面建立官方驿站那就简单的多,也不需要大量的资金维护,为了加强和大汉的联系,大唐在所有的这些驿站里面都建立了官方的信息传递点。
如果按照后世史书所说,驿站的规定是每隔20里一个驿站,但是实际上在大唐根本达不到这个数字,准确的说,这个数字只能出现在繁华的官道之上。
后世根据大唐历史记载,大唐全盛时期全国才不过1639个驿站,20里一个,那不过32000里,也就是16000公里而已。想一想大唐的面积,16000公里根本不可能遍布全国。
更何况,那全盛时期的大唐,而现在的大唐,刚刚继承了前隋的遗产,不仅仅驿站没有扩充,甚至还略微有所缩减,所以根本不可能达到20里一个驿站的标准,即便是全盛时期都达不到。
全盛时期的大唐,光是从长安到安西都护府都接近4000公里了,而且还有安北都护府等等。所以20里一个驿站,那是不可能的。
这就导致以前的八百里加急,在这些荒凉的区域几乎要马匹狂奔一二百公里,才有可能更换马匹找到驿站,而现在每隔30-50公里就可以更换马匹和传令兵,这意味着这些战马奔跑的都是体力最好的一段距离。
那么这个速度自然要远远的超过以前的情况,而且也不会出现以前跑死人或者是跑死马的情况。
结束了双方之间的谈判,魏征回去之后第一时间就将所有的内容全部都整理出来,尤其是夏竹所说的这些东西以及他的一些想法全部都写到了书信里面,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