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很可能无法坚持两天,必须早点回去,呼吁哈里重视火器,打造火器军队,此事不能再拖了。
相对于把秃孛罗、库雷山等人的行路匆匆,朝鲜国王李芳远显得不骄不躁,甚至还有一些长住久留的架势。
李芳远并不着急回国,反正国内太平,也没有人能惹出乱子,自己好不容易来一趟大明京师,估计这辈子就来那么一两趟,不好好走走、看看怎么行。
拖时间不走,李芳远并不是想混吃混喝,而是想要学习大明的先进技术,比如农学院中先进的耕作技术、工具,李芳远要求随行官员好好学习,甚至还采买了一些工具。
对于国子监的教材,李芳远极感兴趣,甚至提出用五百匹战马换国子监所有学院教材,都被胡濙给拒绝了。
国子监教材虽不是什么绝密,但里面诸多学问并不适合直接外流。
想学,来国子监。
没有办法直接购买教材,那就靠脑子吧。脑子是个好东西,朝鲜官员还是有的,分开去各学院参观,然后翻翻教材,看多少记多少,记多少回去写下来多少。
就这样,在南洋诸国使臣都离开过半时,李芳远还没半点想离开的打算,礼部不乐意了,话里话外催促李芳远早点回去,李芳远这才很不情愿地准备离开。
朱允炆照例宴别李芳远。
李芳远对朱允炆很是佩服,尊崇不已,在吹嘘了一番建文盛世之后,转而说:“朝鲜国小民弱,文教不昌。天朝要建孔子学院,可否考虑在朝鲜设置几所?”
朱允炆婉言拒绝:“朝鲜是大明的友邻,本就修习孔子之道,何必多设孔子学院。若你们想派遣官员子弟、青年才俊修习国子监学问,只需通过国子监的考核便可,朕是欢迎的。”
对于汉化很深的朝鲜,大明没必要浪费更多教师力量。
李芳远虽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已下定决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