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真闭上眼,听着郑和远去的脚步,握紧拳头,高声喊道:“我错了,水师的兄弟们,你们记住,永远不要学我,不要触犯律令,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好男儿,莫要被繁华乱了分寸……”
水师将士听闻,一个个心如刀绞。
“时辰已到。”
暴昭抬起手,抽出令签,看向场外,等着????????????????有人喊一嗓子“刀下留人”的话,可惜,没有人喊。
令签落地!
王真看着郑和、骆冠英等人,轻轻说了句:“保重,我的兄弟们。”
血光洒!
万民悲痛。
武英殿。
刘长阁匆匆进入,禀告:“王真已被正法。”
朱允炆挥了挥手:“告诉内阁,罢朝七日。”
刘长阁领命离开。
朱允炆没有回后宫,在武英殿住了七日,凭吊死去的王真。
王真的死,让武勋变得更节制,更懂得分寸,清楚国法是一条不容越过的红线,一旦越过,建文皇帝决不轻饶,哪怕是有再高的功劳也没用。
人死了,事却没有结束。
按照最初规定,郑和水师将士的名字,已经牺牲的,全都雕刻在英烈碑之上,还活着的,死一个,写一个名字,一个不遗漏。
现在,王真死了,他的名字到底该不该登上英烈碑,成为了一个争议事件。
不少官员认为,王真之所以死,完全是触犯国法,他杀过百姓,害过百姓,罪不容诛,是一个污点很重的人,这样的人不配留名英烈碑。
但水师将士全体,从郑和至小兵,态度坚决,一致请求将王真的名字留在英烈碑之上。
郑和、朱能没什么口才,说不过御史,骆冠英看不惯,直接拿出拳头,打碎了御史的一口牙,结果被朱允炆下令拖出去打二十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