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亲卫往平壤城中转移,不想引起全军崩溃,朝军四散于野,清军骑兵趁势掩杀。至夜半,战斗方歇,朝军被毙伤俘一万六千余,仅四千余逃回平壤城中。
次日天明,岳乐命固山额真索洪督汉军八旗伐木制梯,趁朝军新败之际,发起攻城行动。同时命固山额真喀喀木、护军统领赖达领满蒙八旗甲骑三千,追击昨晚败逃朝军,顺便扫荡平壤左近城镇乡村。命昂邦章京(总兵之意)玛尔塞、梅勒章京(副将之意)噶褚哈领甲骑三千,往南攻击前进,试图遮断隔绝战场信息。
11月13日,清军以朝鲜俘虏和掳来的百姓为前导,对平壤城连续两天发起勐攻。朝军主帅李师宪渐感不支,派人出城,以保全城中军民为条件,向岳乐请降。
岳乐当即表示,只要朝军投降,献出平壤城,清军将不会对全城军民进行报复。
11月15日,朝军打开平壤城门,丢弃武器,与城外向清军献降。
然而,当夜清军将投降的八千余朝军捆缚之后,驱赶至城外山岭间尽数屠戮,尸体全部弃于野,任由野兽分食。随后,清军又对平壤城展开血腥屠城,十余万朝鲜官民死难,史称“平壤癸己之屠”。
岳乐在领兵途径经盛京时,就接到朝廷密令,此次征伐朝鲜,当行霹雳手段,除了要震慑朝鲜军民,还要尽最大可能削弱朝鲜国力和军力,不使其再度威胁我大清辽东龙兴之地。
岳乐对此深以为然,朝鲜小国,民不下千万,带甲十余万,虽然数十年来,遭到我大清两次“暴揍”,最终称臣纳贡,以为藩属。但其国中竟然不时生出思明复明的舆论和潮流,数度警告,仍不思悔改。
从辽东攻入朝鲜,先击龙川,再攻平壤,居然还遇到朝鲜组织的北伐大军。若非我大清果断出击,骤然发难,说不定这朝鲜的北伐大军就杀入我辽东腹地,威胁北京。
这朝鲜君臣上下言辞和行为如此悖逆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