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让军中收拾行李,准备回师平叛……”
这当然是题中应有之意。
就这样,李枢再一次成功挠其后,张须果严密封锁消息,只说是有逆贼左氏从琅琊郡那里袭扰,下令撤军。
然而这一次,大概是因为连续三次被李枢成功调度,军中士气低落,怨言四起。
这让张须果几乎头皮发麻,如此军心,若是回去知道了郡城都没了,指不定还能不能作战呢!
这还不算。
三日后,五月初一这一天,随着济水畔的一场不大的夏雨如期而至,部队来到济北、鲁郡、东平郡三郡交界的宿城,稍作汇合整备,哨骑与信使也如预料中那般纷至沓来,然后被早有准备的张须果在东面、南面、北面的各处路口提前截住。
果然,信使们带来了一大堆坏消息。
比如说,左孝友控制了郡城后,整个齐郡几乎齐齐爆发,很多小豪强都举起了旗帜呼应左孝友,周围的盗匪、义军也都蜂拥而入……局面有全线崩坏的趋势。
原因不用看那些檄文,张须果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首先,是他在齐郡征发了太多子弟兵,并将很多官吏带在军中,导致了内部空虚。
其次,是左孝友以郡丞身份造反后轻易控制了郡城,使得些许留守部队和军事布置沦为了笑柄,这是腹心开花。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他得到东都、江都共同认可和嘉奖后,行事主动,从去年开始,就常年在外作战,成为东境行军总管后更是肆无忌惮。
虽说基本上有胜无败,可为了奖励士卒、转运粮草、维持军队,不免要造成了财力物力人力的空耗。而与此同时,鲁郡和济北又被贼人扫荡过,齐郡也多次被入侵,庄稼被践踏,牛羊牲畜被掠夺,这使得些许因为放粮而获取的本地民心,渐渐又失效。
说白了,就是他须果和自己手上这支部队孤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