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消息?”
方卓摆摆手,不便回答。
实际上,邱慈云的这通电话是简要说了下中芯这一次募资的目标,数量差不多是七位,包括了汉鼎亚太、dcm华夏、祥峰投资、华登国际、永威投资、恩颐投资、上实投资。
其中,有五位是原有的股东机构,上实投资是申城本地给予的支持。
有两位新接触的机构是dcm华夏和恩颐投资,这两家在国际上都挺有名气,尤其前者,而后者则是今年刚刚进入华夏。
从方卓和风投打交道的经验来看,dcm华夏和恩颐投资是想吃一波中芯上市的行情。
他思考片刻,给申城的助理发了条短信,让其打听联络一下dcm在申的负责人,准备约个时间一起见面聊聊天。
像海外投资机构进入国内,老熊那种idg在国内机构的设立与美国公司在事务决策流程上有点像是兄弟关系,dcm这种则是同一个实体来进行决策。
换言之,dcm决定项目投资的资金可能更多一些。
而现在,趁着中芯国际做得风生水起,一个新的半导体项目可以更轻易的说服投资机构。
如果等到中芯遭遇困难,投资机构就会望而却步,决策难度的上升也不只是一个层级了。
嗯,这一趟来临安,要是能谈些东西出来,回去见dcm就更好说话。
方卓对于这种时机的把握、项目的实操都有比较独特的经验。
如果把目光稍稍放宽,不只局限在中芯第二轮接触的投资机构,除了dcm,实际上还有更加财大气粗的目标——美国高盛和德意志银行,它们都参与了中芯的第一轮融资。
这两家机构,方卓打算等项目轮廓更清晰再去接触,而不管结果与否,他都打算再飞到美国逛一圈,看看有没有目光长远的投资机构愿意赶上这一趟车。
层层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