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状态的核燃料,从而引发链式反应。”
“而我们现在要计算的就是中子反射层的具体厚度,以及u的极限值——后者其实就是波形的某种表达形式。”
“现在我们先讨论第一点吧,大家有什么具体的思路吗?”
听闻此言。
华罗庚、陈景润以及冯康三人纷纷眼观鼻鼻观心,进入了沉默状态。
毕竟他们负责的是算力支撑,这种物理理论上的事儿就不是他们应该管的了,轻易发言反而会影响讨论。
剩下的几人中徐云想了想,率先说道:
“陈主任,我有个想法啊.”
“我们从中子反射层.即飞板被炸药驱动后能达到的最高加速度以及加速的时间来切入,然后配合中子通量守恒计算怎么样?”
上辈子是奥本海默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临界质量是会根据形状变化的,核裂变与临界体积和临界质量有关。
如果体积不够大或质量不够,中子还没撞到原子核就逃逸出去了。
相对中子的飞行,原子核之间距离很大。
没有足够的体积和重量,根本就没有几个中子能撞到原子核。
而中子必需有足够撞击原子核概率,才能产生更多中子去击中更多原子核产生链式反应。
如果半天才有1个撞上,产生的中子也都是大概率走空飞出,根本发生不了核裂变。
至于增加这种概率的方法嘛
自然便是在外头增加一个“罩”,让飞出去的中子反射回去重新撞击了。
这有点类似弹珠游戏的罩子,就是中子反射层。
众所周知。
铀裂变反应方程式235u+1n=137ba+97kr+2n,也就是一个中子和铀-235反应生成137ba, 97kr和两个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