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过河卒 > 第二百二十三章 三路合围

第二百二十三章 三路合围(2 / 5)

这是一个客观的规律,不因悲悯而改变,就算把佛祖、道祖再加上西洋的神全都绑在一起,也改变不了。

当然可以站在道德高地上肆意批判,然后呢?

日哭夜哭自然是哭不死国贼,日批夜判,道德高地顶到天上去,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就算无上意志发大洪水,毁灭人间,待到新的人类出现,还是要分出阶级,还是会底层人先受苦。

如果一个底层人不再先受苦,那么意味着他已经脱离了底层。

齐玄素最终还是选择了少死人的方案,他能做的就是以放过部分战犯为代价尽量少死一点人,没有为了后世之名而去大开杀戒。

当然可以批判齐玄素,批判他放过部分战犯,妥协了,软弱了,这都没有问题,却不能说他坐视底层人去死。他真要想一个武帝威名,大可放开手去杀,哪管尸骨如山。

至于后来人效仿的问题,虽然道门宣称是叛乱,但本质上是一次分裂。

这种南北分裂是存在民意基础的,只有少部分人的野心家,只能搞宫变或者小范围的叛乱,搞不了这种大规模的分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多亏了姚令,是她提前引爆了这颗雷,本来太平道已经认命,可七代大掌教的意外飞升让秦权殊和李长庚看到了机会决定冒险一搏。

如果没有姚令的宫变,三道大概率还会斗而不破下去,明面上还是一个道门,暗地里分裂不断加深。

终有一天,将会是半数对半数的局面,到那时候是谁叛了谁呢?谁又能代表道门正统?

所以说姚令的宫变间接起到了引蛇出洞的效果,在还没有达到到半数对半数的程度就提前内战,齐玄素终是凭借着多数赢下了这场内战。

后来人想要效仿,前提是存在这种民意基础。

没有这种基础,成不了事。

当再次存在这种基础的时候,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