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确实算得上富贵。
带回来的还有盐、茶、米粮、布匹、针线、调料……这些东西只有在商贾过来的时候才能买到。不仅大人白胖了,带出去的孩子也长得壮实健康,有几个甚至还会算数,懂关内的文字,雅言也说得像模像样……
要知道,这些孩子可都是奴隶之子啊!
奴隶的孩子,自然也是奴隶。
若站部落富户孩子身边,光看表面还真不好分清谁是主人之子,谁是奴隶之子。
孩童之间的阶级偏见没有大人重。
没两天便有好些孩子围绕着这些孩子。
听后者讲述这大半年的所见所闻。
有孩子问:【你见过康国国都吗?】
回答:【没见过,不过我听人说过,国都凤雒的主道能让十八辆双驾马车并行。我跟阿爹阿娘住的地方,最宽的道,也才六驾?
孩子们不知六驾有多宽。
奴隶的孩子看了看简陋贫穷的部落帐篷,抬手指了两处:【六驾啊,从这到这?
【才这么点儿?根本没咱们大。】
他们在外骑马的时候可以到处跑。
要多少驾,就有多少驾!
奴隶的孩子略带轻蔑:【道是让人和马车走的,是帐篷和帐篷之间的距离。】
孩子的眼神太明显,惹怒了来听热闹的部落富户之子,后者一个拳头就挥过去,大骂道:【瞎了你的下贱狗眼,敢这般看我?
事态升级,从单打独斗到群殴。
这事若放在以前,奴隶之子敢反击就会被活活打死,如今却只是被责罚叱骂,留下了一命。父母战战兢兢向主人求饶,待听到宽赦,后怕得落泪。他们的孩子表情冰冷。
他们回来这一趟是为了探亲,给留守家中的老人带点儿东西改善改善,出了这事儿便不敢逗留,待了三天就急匆匆去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