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解没发现危险:【跑一趟赵府?怎么,你跟大伟切磋失手将人打伤?你赵叔也是武人,他不会跟你计较这些的,武人切磋难免有个意外,只要不是当场命丧都不算大事。】
赵葳刚修炼那几年奈何不得徐诠。
可随着赵葳军功积累,差距逐渐缩小。
改元之前就能打个五五开了。
两人互相卯着劲儿,一度打出了火气,两家长辈在旁边看着都担心他俩会闹出人命。
徐诠讨好笑道:【都不是,是想求亲。】
徐解:【哦,想求亲……噗——】
他匆匆换了一身衣裳就拎着堂弟过来了。
心中将徐诠骂了不知多少次。
路上也不停数落这坑兄的玩意儿。
两家长辈其实都乐意看他们有个结果的,都是知根知底的好孩子,关键是孩子彼此也都了解,这不比盲婚哑嫁来得好?赵奉也不会嫌弃徐氏门户略低,他要是嫌弃这点,三个儿子就不会娶无依无靠的战友孤女了——康国上下,试问谁会不愿意跟勤国公结个亲家?
康国元从众臣单身比例不低。
让外人通过结亲方式拉拢关系的可不多。
赵奉简直就是块香饽饽,想上门结亲的人家可太多了,只是赵奉重情重义,愣是将这些都推了,与夫人商议后给儿子定下战友遗孤。
三个儿子的婚事,那就是三次增加姻亲人脉的机会,就算赵奉是怕惹来主上忌惮不愿意选个门当户对的,他也可以择个小有底蕴的人家啊,而不是选无父无母无娘家的孤女。
有人感慨赵奉是真的重情重义,也有人暗道他糊涂。赵奉女儿赵葳是天资过人,可他三个儿子,长子能力平庸,次子稍好些,三子体弱时常生病,赵奉不给三个儿子选择能帮助他们的妻家,日后再分家,赵府怕要走下坡路。
勤国公这块招牌能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