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沂州、兖州和莱州的百姓,随着鞑子官府的消失以及农会的逐渐铺开,百姓身上的压力忽然就去了一大半,每天除了种自家的地就是由农会组织着挖井,相对空闲的时间比鞑子统治下的百姓们要多的多,闲下来的时候自然就愿意听一听《孟良崮日报》。
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反映出来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
奴隶和主人。
奴隶只关心怎么活下去,想的最长远的也不过是下一顿该吃什么,主人却会操心自家的地有没有种好,牲口有没有喂好,鸡鸭有没有喂好。
随时时间的进一步推移,这两种心态之间的差别也越来越明显。
鞑子官府治下的百姓,更习惯于躬身弯腰,而孟良崮这边的百姓,却习惯了挺直腰板走路。
当然,也不是说孟良崮这边的百姓就完全满意朱劲松的存在,偶尔也会骂上几句。
毕竟,一辈子当睁眼瞎都他娘的当习惯了,你朱大当家的非得跳出来,要求大家伙儿读书识字,这算怎么一回事儿?难道说不识字的就不能种地了?
这他娘的不是为难人么!
窝嫩……认识五百个字的能到大当家的领三百文钱?女的也行?
大当家的英明!
兖州、沂州外加莱州,这些处于孟良崮治下的百姓,再一次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证明了真香定律。
谁傻呀,三百文钱啊,这白来的钱,它是拿着烫手?还是花着不舒坦?
三百文钱啊,不光能给家里的娃子买点儿肉,还能再给自家媳妇扯块花布做衣裳!
当然,百姓们高兴起来了是没错,可是被人抄去了报纸又不给版权费,还险些被自家百姓给骂了的朱劲松可就高兴不起来了。
朱劲松不高兴,他就琢磨着让建奴陪他一起不高兴。
孟良崮,平时用来开会的屋子里,朱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