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应允。
顺妃的母亲、忠勤伯夫人进宫来,母女两人大哭一场后,也把后头事情安排了个七七八八。
永宁侯与定国公一定会起兵。
皇上需要有人守城。
这就是他们忠勤伯府要抓住的机会。
不得不说,顺妃极其了解皇上,她很确定常年不参与朝堂要事的忠勤伯主动请缨,不会立刻得到皇上的信任。
因此,她安排上了赵启。
她把赵启该说的话,交代给了伯夫人。
忠勤伯府里头,要见到赵启,可比顺妃在冷宫里想见儿子一面,容易多了。
安排好了之后,顺妃就一直在等。
等得一日如隔三秋。
今日,她等到了。
皇上在金銮殿上询问守城人选,忠勤伯站出来,积极争取。
果不其然,皇上并不答应。
而赵启在得到这消息后,便去御书房外候着,对皇上说了那么一番话。
有情有义、有理有据。
皇上疑心再重,也不会怀疑赵启想见顺妃的心思,同时,也正是赵启对母妃、女儿的关心,让皇上能试着去相信忠勤伯的立场。
忠勤伯也是一位父亲,为了冷宫里的女儿,为了焦头烂额的外孙与体弱到要夭折的曾外孙女,他当然会努力。
再说了,在不久之后,秦胤一定会祭出“皇太孙”的大旗。
皇上要担心其他将领转投,他就更应该相信忠勤伯。
一旦皇位易主,忠勤伯哪有什么后妃女儿,皇子外孙?
顺妃只要让赵启去一遍遍示弱,就能一遍遍提醒皇上,他们是“一条船”上的。八壹中文網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之后,赵启能三五不时进出西芳宫了。
顺妃能尽快掌握外头状况,也能把所思所想通过赵启、传达给父母,而不是一座孤岛,而她在岛上迷雾里,看不清左右。
她总算,把最难走的那一步棋,走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