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时间都和戏团成员们在一起。”
“后来戏团解散,我去外地做生意。杏花那个时候也有十四五岁,身体比小时候好一些,我就让她留在老家上学。”
“我也是这几天才知道,原来这些年杏花一直没有放弃写采桑女。其实去年这个本子就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只不过有些地方她还不是很满意。这不是正好去年剧院戏团出去巡演嘛,杏花借此机会认识了不少戏曲演员,大家相互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杏花也受了大家的很多帮助,这才完成采桑女。”
“与其说今天这部戏是杏花十年磨一剑写出来的,还不如说是这么多年来业内的同行帮助杏花一起写出来的。这个戏本子不是杏花一个人的心血,是大家智慧的结晶。”
“如果不是列位的帮助,杏花也不可能完成《采桑女》的创作。”
听汪平修这么说,众人纷纷点头。
“确实,我去年就听赵姐说过这事。”
“赵姐也帮忙了呀,我是听小曹说的。”
“好戏啊,好戏!”
“没想到汪经理这戏曲居然是数十年如一日的热爱。”
“惭愧,真是惭愧。”
同行们还在感叹,记者们已经开始奋笔疾书,把汪平修拉到一边。
“老汪,再详细讲讲!”
“你现在还有那位王师傅的联系方式吗?可不可以约个电话采访?”
“汪经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继续创作采桑女的?”
“老汪,明天汪经理有时间吗?我想和她约个独家……”
“我呸,姓陈的你要不要脸,这么多人在这呢,你约独家,你凭什么约独家?”
“就是,你的文笔也想越独家?老汪,麻烦给下王师傅的联系方式,我想和他约一个独家采访。”
“姓楚的,你要不要脸?”
三言两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