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十三年,五月。
长安城。
李二最近倒是颇为得意。
随着高句丽的彻底陷落,他也终于完成了前隋的未竟之志,想当初,隋炀帝数度征伐高句丽被批劳民伤财,但他却是完成了金瓯无缺,怎不傲气?
而随着长孙无忌地回朝,房玄龄、温彦博等人的退居二线,如今他对朝堂的掌控力也是越来越强,怎不自满?
如今,唯一能让他头疼的也就只有李承乾了。
不是说他一定要防着自己的儿子,对于自己儿子的成就,他还是相当满意的,只不过作为一个父亲,他最不想听到的就是什么长江后浪推前浪。
“陛下,梁国公上了折子,就常科做了一个详细的规划。”下首,长孙无忌拿着一道房玄龄的奏章说道。
李二闻言,倒是来了兴趣。
常科,这也是他一直期待的,这才是他削弱士族的利器。
“辅机觉得如何?”从内侍手中接过奏章,李二仔细审度了一番后,这才问了一句。
长孙无忌闻言笑道:“梁国公实乃大才!”先是称赞了一番房玄龄,长孙无忌这才说道,“老臣也仔细研判过,若是按照梁国公规划的细节来看,我大唐文教当兴!”
“确实,梁国公用心了。”李二闻言也是点了点头,不过很快又说道,“不过这个地方,还是有些不妥。”
说着,李二指了指奏章说道,“这里还是有些不足之处,之前就说过了,各地的文教水平是不一的,若是取综合排名,对有些地方不公平,若是允许异地科考,那对当地的学子也不公平……”
就这个问题,李二巴拉巴拉了半天,说得极为详尽。
长孙无忌闻言也是一直在旁边不停地点头附和。
当然,这个漏洞他其实早就看到了,这都是潜规则了,尽善尽美的奏章,只有官场新人写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