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殿下也是真不容易,当年去赤水源的时候,也就十多岁吧?
硬生生一个人单枪匹马,为我汉家王朝开疆拓土。
天知道这些年遭了些什么罪。”
酒楼里,众人也是议论纷纷。
看完报纸,大家不就着报纸上的一些内容探讨一番,那才是怪事。
毕竟,这才是报纸最适合的打开方式。
当初之所以要将报纸最先放在长明酒楼发行,为的就是这个目的。
而随着今日份的大明日报开始蔓延,街头巷尾都开始议论了起来。
倒也不能说是议论,更多的还是共情。
毕竟李承乾当年的发家史,说出去真就是一本实实在在的血泪史。
单单就这一点儿,就博得了无数人的同情。
谁还没年轻过?
谁还没年少过?
大家其实都明白那种状况下的无助和憋屈,但随着李承乾一步步走到今天,他们又有种与有荣焉之感。
这就是报纸最神奇也是最厉害的地方。
而为了让报纸传播更广,甚至还有述说人专门就报纸做了解读。
这是为普通老百姓准备的、
不管怎么说,读书人终究是少数,更多数的人是不识字的。
他们要想获得报纸上的信息,就必须要有说书人的存在,为他们解惑。
这一切,自然是李勤俭的安排。
他指望着报纸帮他挣钱,自然也是格外的用心。
……
而在河间郡王的府邸中。
当李孝恭看到今日的报纸时,整个人都是懵逼的。
他倒不是觉得这报纸里面有什么虚假内容,他毕竟是当初亲自去过日月山的,就他而言,甚至觉得这报纸上面的内容还有些不够具体。
但他从未见过,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