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中,不服老的小老头笑着高举起了证书和奖杯,对着观众笑着挥手,走下了舞台。
而接下来,重头戏来了。
《终身成就奖》就像是中场休息一样。
老厂长下台,齐雷却没走。
今天是电影节的闭幕式,他还要和大家汇报一下这次电影节的成绩。
话简休烦。
抛开一些场面话,齐雷主要是带来了一组数据。
“第一届《丝绸之路电影节》,我们取得的最大成功便是扶持新电影人项目方面。截止到今天上午,丝绸之路电影节创投会中,共有47部电影与投资方达成了合作。平台提供保障,在多家投资公司的合作下,本届电影节创投会总投资金额,超过了1.36亿元。”
“……”
“……”
“……”
当齐雷给出了这份数据时,全场一静。
不少应邀来参加的人眼皮下意识的一跳。
电影节除了奖项,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就是平台。
靠什么吸引那些电影人来参加?
很简单,一个发展前景明朗,各方面都可以寻求与电影人配套的平台。
欧洲三大之所以知名度如此之高,表面上是他们的奖项可以对演员或者电影起到巨大的肯定作用。让这些人对电影节趋之若鹜。
但实际上呢?
他们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就在类似西影厂这次搞的创投会那样的投资平台上面。
他们可以吸引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电影投资商、引进商、片商齐聚电影节期间,来和那些带来了电影、剧本的电影人洽谈合作,从而孵化出更多的作品。
而当孵化的电影基数足够大时,量变自然而然就很容易引起了质变。
这一点,好多电影节也清楚。
但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