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原著里的结尾给照搬了过来。那句“这些糟心的事我都忘了,你又写它,图个啥?”。
不好意思,在听到这句旁白后,这部《1942》或许用伪纪录片来概括会更合适。
严肃题材的电影向来难拿捏,归根结底并非是剧情,而是内核。一部影片的中心主旨要明确。可在《1942》里,我只看到了一部纪录片。
甚至,它远不如刘震云的精彩。”
这篇……姑且算是短评的评论,评论人给了2星的评价。
就着这篇评论,他吃完了碗里的面。
擦了擦嘴后,就给其他等候的客人让了地方,压低了帽檐走了出去。
来到了商场供人休息的凳子上后,他继续翻看着豆瓣的评论。
得承认,豆瓣上一些观众对电影的视角解读,确实要比微博那种绝大多数人都是发出最直接感叹的几十字短评要相对更“精”一些。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认真观影的习惯,才让很多人对这部电影产生了不少的意见。
有给五星满分的,但解读多是在夸冯晓刚的诚意,以及这部电影故事的真实与内心共情后的那种悲悯。
鲜少有从电影的主题、立意方面去说的。
许鑫也从中逐渐了解到了观众的想法。
他们不否认这电影的严肃性。
也没否认冯晓刚的用心程度。
真正有些无法接受的,就在于电影过于真实,真实到哪怕是四条故事线同时进行,但偏偏每一条都没有什么“新鲜感”。
说白了,看这部电影,真的就像是上历史课。
历史老师并没有对历史做任何的渲染或者加工,只是照本宣科的在课堂上,把今天要讲的,原封不动的拿了出来。
哪怕,它是以张国利饰演的范殿元这个角色为切入点。
但观众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