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基调就已经定下了。
而齐雷心里的满意度却直线拉升。
这是电影剧本,只是通过短短的开头,就能把一个角色身上的各种矛盾、复杂性给竖立起来。这种剧本,只要故事不崩,那么就可以说赢在了起跑线上。
“嗯嗯,然后呢?”
“然后?画面一转,煤老板昌总驾驶的皮开车忽然撞到了人。就连接上原本的故事原型了。”
“时间线跳跃了,是吧?”
“对,时间线跳跃,孩子长大了,招娣为了照顾奶奶和孩子,只能选择就近的矿上打工。每周回来一次,结果这次回来,想找孩子,却发现孩子不见了。她找了前山、后山、找了许多地方都没有。她就慌了,开始寻找孩子。
不过因为当年的行为,她在村子里的人缘很差。甚至好多人都说她的孩子是野种。她挨家挨户问,得到的回应都很冷漠。最后直接去找了村长。村长就是当年那个饭桌上的人。这里我先给观众留了一个刻板印象,并且通过村长只是用大喇叭喊话全村,来表达一种敷衍。
但实际上想想,村子里用喇叭找人,才是最科学的一种办法。
可我要给观众一个“这村长也在敷衍她”的印象。
接着,招娣报了警,警察过来后,也都是走正常办案流程。
一连过了几天,心乱如麻的招娣坐不住了,开始想要通过自己的办法找人。她先是要求村长发动全村人漫山遍野的找,接着还要求村里拿钱登报,登电视。甚至还做了牌子,要去警局闹,说他们办事不利……反正为了找到自己的孩子,她已经疯魔了。
并且这些事情她还真做了。只不过记者没搭理她,而在她眼里,村里人帮她找也只是象征性的。这里我打算用天气的昼夜变化,来表达时间的流逝,以及通过演员的演技来表达明明大家帮她找了,可她却依旧觉得大家在敷衍她的一种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