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我是导演,我不比烂 > 1053.他乡遇故

1053.他乡遇故(7 / 14)

上还有许多关于他的电影拉片。比如解构某一幕电影,他到底是什么用意,或者如何表达角色心境等等。

但说实话……有的对,有的则是错误百出。

这也让他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家对镜头语言的理解其实是有所误区的。

一些喜欢较真的观影人总是把目光局限在幕布之上,却忽略了空间的搭配。

他们总是在想导演这个道具表达了什么,这段片段在喻示着什么……却忽略掉了整个空间的层次感,以及被启发的潜意识里那种表达出来的沉浸感。

他接受观众可以这么猜想。

但自己的学生不行。

因为现在他看的一些片子里,已经发现了一些苗头。那就是好多年轻的导演会刻意的把某种浅显的表达,变得深奥。

比如表达一个人很生气。

你直接怼脸特写不就完了?

让观众看到他的青筋暴起,目眦欲裂,或者是面目狰狞……

诶,偏不。

给一个背影,然后背景上面放着什么代表愤怒的红色花瓶,或者是气球,再搭配个“呐喊”的海报等等……

形而上学。

学而无用。

看的他那叫一个蛋疼。

电影自然是一门技术活,但潜意识的表达该怎么控制,却是一门艺术上的暧昧距离。

他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受自己的影响,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导演喜欢“内敛”的演员,然后依靠各种道具的暗示表达人物心情。

这种简直就是扯淡。

一味的玩深奥,其实就像是不好好说大白话转而满口之乎者也一样。

没必要。

所以他发现了这个苗头后,就诞生了写一篇教大家如何分清潜意识与表征、该怎么解构在什么时候用镜头语言,什么时候直接“怼脸拍”的论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