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熬到了后日的凌晨。
此时应当一等天亮,这书铺就要开门售卖了。
泰和县里,售书的书铺只有一个。
因而,杨太公深吸一口气,召来管事:“待会儿,和老夫一道去县城。”
管事犹豫地道:“老爷,天色是不是太早了?”
杨太公道:“这是天大的事,咱们杨家子弟今年参加院试的,有六人,院试关系到的可是功名,怎么能小看呢?”
管事便忙道:“是,是。”
杨太公接着道:“还有,前些日子,让你卖粮的银子,可还在账上?”
管事道:“这两月,老爷都催着卖粮,除此之外,还有油坊去岁榨的油也卖了不少,银子都在账上躺着呢。”
“有多少?”
“五千三百两。”
“全部带上。”杨太公澹澹道。
管事的大吃一惊,不可置信地看着杨太公。
“老爷,一本书才三两银子,咱们家里头,六个子弟去考,至多也只买六本。”
“谁说买六本?”杨太公面无表情,眼眸却是幽幽地看着管事。
管事一头雾水,不解地道:“难道……难道……不是吗?”
“买两百本,不,是有多少银子,就买多少本!那商铺只说拿第一版的书就可以优先去买,却没说,拿第一版书去能买多少本,那我们杨家……就能买多少是多少。”
管事依旧很是吃惊,忍不住问道:“老爷,这……这……要这么多干嘛?”
“蠢货。”杨太公狠狠地看着管事,严词厉色地道:“院试考的是八股吗?不,院试考的是本府之内,谁的八股作的更好,比的不是做文章,是以人比人。就说泰和县,若是人人都读这八股,人人都有长进,那么这书……岂不是白买了?”
管事恍然大悟,禁不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