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你便在我这撒野,我也由你。”
梁翁实忙道:“不敢,不敢。”
说罢,忙碎步告退出去。
一个个官授了出去,其实这些官,都只是从九品和正九品。进士是看不上的,可对于这些吏员而言,却真如重获新生一般。
可对于他们而言,或许是激动。
对于那些没有授官的小吏,却又何尝不是巨大的鼓舞?
向上的阶梯,张安世是实实在在地摆在了他们的面前,这个路径,再怎么狭小,可毕竟比那科举的独木桥要宽敞得多。
于是除了羡慕,却让人多了几分精神,还有满心的期盼。
授官之后,接下来便是新任的清吏司主事何金站出来,宣读了太平府关于吏制的办法,随即,命清吏司的吏员们进行登记,而后再分赴各县,进行登记造册。
清吏司这边,刚刚抽调来的数十个吏员,一个个激动无比,他们率先在自己的的档桉上,签字画押。
这份档桉里头,经过了登记、审核,里头详细的记录了自己的生平、年龄、籍贯甚至是家庭关系,哪怕是自己的父祖所操何业,甚至是自己的体貌特征,也都是应有尽有。
记录的越详尽,这些确认了登记信息的人,在签字画押的时候,越是显得激动,不少人涨红了脸,当签下字,画押之后,他们才觉得,自己终于算是个人了。
是的,吏本为贱业,因而民间有贱吏的称呼,因为他们多是官府临时雇佣,甚至连正式的俸禄和薪水都没有,给你多少钱粮养家湖口,完全看官员的心情,至于动辄打骂几乎也是家常便饭。
他们根本不存在于官府的体系之中,可现在不同了,这详尽的档桉,会被清吏司小心的收藏起来,随时调用。
而这些档桉中所记录的一个个人,也终于有名有姓,彻底的纳入了太平府的体系。
因而……这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