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色。
吴同安慰他:“贤弟不必如此,世事难料。”
马愉压下泪意,便道:“学兄在此,住的惯吗?”
吴同道:“起初是不惯的,可没法子,时日久了,也就慢慢的习惯了。没法儿,天意弄人啊!哎……前日,我在酒肆,竟还遇到了……”
他本想说起此事,却又觉得心里堵得慌,便索性撇开话题,勉强笑了笑道:“毕竟来此住的,也非我一家,倒有不少的同乡和故旧在此!以往在抚州的时候,那也难得聚一次,现在倒好,都在和州,偶尔相聚,谈谈诗文,论一论文章,喝茶饮酒,倒也能彼此安慰,苦中作乐。”
马愉道:“却不知哪些旧识?”
吴同道:“晋江刘三羊,临江朱文……”
他一口气,说了不少。
马愉侃侃而谈道:“刘公的书画,我久已闻知,朱先生的文章,我也曾拜读,当初曾拍桉叫绝,不曾想,朱先生也在此。”
吴同浅笑道:“他们也久闻状元公的大名,明日有一场诗会,状元公可有闲情?”
马愉会以微笑,道:“若肯引荐,实乃马某三生之幸。”
于是,二人又谈及书画和文章,吴同将自己近年所作的几首诗出来,请马愉斧正,马愉倒也痛快,竟是直指了几处缺憾。
吴同非但不怒,反而大喜:“对对对,哎呀,真教吴某惭愧,当初就觉得颇有遗憾,今蒙贤弟指教,方知问题出在何处。”
读书人之间就是如此,若马愉只是寻常读书人,指摘出一些错误,或许别人要翻脸,可马愉乃赫赫有名的北地状元,指出了错误,这吴同非但不会觉得唐突,反而乐于接受,甚至认为这是一桩美事。
彼此之间,好像有一种天然的亲近,很快便已熟络。
马愉告辞的时候,吴同亲昵地将他送至中门,彼此相互作揖,吴同道:“记得明日己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