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李鸿章的意见相左,李鸿章则认为“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将停撤之饷,用作海防之饷。”
而左宗棠则力排众议,指出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朝廷屡屡示弱之举,将招致英、俄等列强的大举渗透。
有这样一位肱骨之臣独撑大局,新疆无忧矣!
站在窗边
李察长长的呼出了一口浊气,纵然是在这个中华民族百年沉沦的黑暗时期,依然有很多栋梁英才挺身而出维护民族利益,维护华夏疆域大一统的格局,足以令人欣慰。
作为晚清名臣,李鸿章虽然对稳定晚清的格局作出相当贡献。但在皇帝李察的眼中远不能够与左宗棠相比较,就是因为此人私心较重,会置民族大义于不顾。
李鸿章认为新疆不重要,大清紧要之地乃是中原及沿海地区,出兵收复边地糜费钱财,无论是战是守都得不偿失,莫如加强海防为重。
极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淮军掌控的北洋水师也需要巨额资金投入。
不能说全无道理,这是因为历史上,左宗棠收复新疆六年耗费了5,800万两白银,其中3000余万辆用于战胜阿古柏叛军的艰苦战斗。2800万两白银用于其后驱逐沙俄并坚守新疆的军事开支。
而北洋水师前后共计耗费2500余万两白银,一场新疆平乱战争就耗费了两个北洋水师还多。
若是这笔钱用于建设海军,那么甲午海战……
没有如果
甲午海战并不是输在舰艇装备上,而是输在上层“避战保船”的思想上,有了更好的海军装备不敢打有什么用?
大清国没钱吗?
李鸿章死了以后遗产就有3000多万两白银,更有房屋田产无数,抄没其家产就足够建设两个北洋水师了。
慈禧太后宠幸的大太监李莲英就聚敛了三百万两白银,怎么能说没钱呢?
这些大贪小贪将大清蛀的千疮百孔,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