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起的,便是顺天府北京城中络绎不绝的鞭炮声。
居住着上百万人的北京城中,许多地方都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新的对联和福到。
噼里啪啦作响的鞭炮声中,那股闻起来十分“新鲜”的火药味让一些小孩痴迷。
一些换上了新衣服的小孩会用木棍去鞭炮的碎屑中寻找没有点到的鞭炮,而更有的孩童则是跟随父母一起去拜访邻里。
这样的拜访,往往能得到一文或者数文的红包,而他们拿到红包后,不约而同的都奔向了大街,眺望左右,希望见到货郎的身影。
见到推着车的货郎,所有孩童都围了上去。
在这货郎车上,有蔗糖、有拨浪鼓、风筝、风车、酸醋、鞋子、拨浪鼓、扫把、帽子、剪刀……
背上还背着一个竹筐,上面别着是竹耙、蒲扇、鸟笼、雨伞、马扎、梭子、点心小食、瓶瓶罐罐……
就连货郎身上,还有笊篱、笛子、号角、葫芦等一众物品别在腰间,看得人眼花缭乱!
只是这货郎还没有走出一条大街,身上和车上的东西就被抢购一空,最后带着沉甸甸的钱袋,哼着小曲准备推车回家。
至于孩童们,有的则是放起了风筝、有的炫耀着手中的拨浪鼓,有的则是拿着自己的新帽子戴上,摇头晃脑、四处招摇。
远处的大人,以及一些未出阁的少女们站在门口,看着这些摇头晃脑的小孩,止不住的发笑。
或许对于大明的百姓而言,新春便是新的气象开始,没有人会想到,如此繁华的大明朝距离灭亡已经不远了。
莫说他们,便是庙堂之上的群臣们,也不会觉得。
“唱礼!”
“万岁……”
文华殿内,伴随着鸿胪寺卿的唱声,身着朝服的百官们纷纷跪下稽首,而后在身穿冕服的朱由校抬手下,纷纷站了起来。
到了晚明、即便是正旦这种一年只有三次的大朝会,也不过是贺岁性的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