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洵看着毫无价值的手书,直接将它攥成一团,投入了旁边的火炉之中。
“这个出头鸟,谁爱当谁当。”
朱常洵只是贪恋权色,但不是傻子。
被文臣势力针对了十几年的他,还能看不出这是朱国祚在找人当领头羊的把戏?
恐怕这家伙不止送信给了自己,连其他藩王也收到了这书信。
既然所有人都收到了信,就说明朱国祚一个人都不想扶持。
有一说一、他要是真的扶持朱常洵,朱常洵恐怕还能硬着头皮和那两个大侄子斗一斗。
但既然朱国祚想要多重押宝,还不敢当出头鸟,那也别怪朱常洵自己化身鸵鸟,不问世事了。
他准备看看其他藩王的态度,顺势跟风,不然被那两个大侄子抓到把柄,指不定要被羞辱成什么模样。
至于他的想法、也在回信给郑贵妃的时候,被崔文升抄录,最后交到了锦衣卫监察司手中。
二十五日的紫禁城的皇宫养心殿内,伴随着夜色降临,监察司将福王的回信交到了朱由校的手上。
朱由校在烛光下看着这份抄录的手书,面无表情。
可就是这模样,才让他身旁的魏忠贤感到发憷。
朱由检要动山西两地的宗室,魏忠贤虽然不太清楚,但也大概知道。
但是他没想到、在皇帝的默许下,自家这位齐王居然敢玩的这么大。
一下子就整顿了四大宗藩里面的两个大藩,并且从地方的反应来看,效果似乎不错。
不过、这一动,便引得大明近三百位亲王、郡王上疏了。
魏忠贤瞥了一眼那堆积如山的奏疏,咽了咽口水,不敢想象皇帝需要面对多大的压力。
只是不等他多想,朱由校就开口道:
“这些奏疏里,同意革新的有几位?反对的有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