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所不能抵御的,哪怕修建再多的水利工程,但天上不下雨,地下不冒水,除了靠近大河的一些地方,其他地方都会干裂得让人发疯似的逃荒。
人口对于大明来说是优点,但在接下来是负担。
想要不让他们成为负担,就要尽可能的将人口密度降下来。
迁移东北、河西走廊、西域、中南等地才是大明能渡过大旱的最佳办法。
迁移人口需要大量的粮食,银两,而他只剩下五年的时间。
“呼……”吐出一口浊气,却并不能缓解朱由检心中的焦急。
在旁人看来、还有十几天就满十三岁的他,已经完成了旁人一身都完成不了的功绩。
但在朱由检看来、这些功绩的收效,远远达不到他心中所需。
他无时无刻都在回想如何度过旱情,从人口角度来说,北直隶、山西、河南、山西、山东等五省实际是被旱情肆虐最多,最频繁的地方。
诸如其他省,最少都有三四年空隙可以休养生息,因此合理调常平仓粮,完全可以让南方除了湖广、江西、南直隶、浙江外的其他数省安然渡过。
这四省则是要进行人口迁移来降低人口密度,增加抵抗风险。
由于靠海,即便大旱来临、但以皇店的商船规模,一边捕鱼、一边从中南半岛运粮,完全能解决这四省的问题。
因此旱情的问题实际还是北方五省的问题。
五省在国初的人口合计不超过一千八百万人,以眼下藏匿三倍来看,最多不会超过五千五百万人。
加上甘肃因为明代没有好好开发,还有河套不会遭遇旱灾,以及东北不会遭遇旱灾。
实际上操作得当,是可以将人口稀释出去,如东北一地,只要粮食管够,完全可以在旱情到来前,迁移数百万人前往。
五年之后,东北会有良田数千万亩,而这数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