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5月前后。
当时的河北北部地区进入了一种“昏雾四塞,日无光”的状态,一共持续了十七天之久。
在这之前,河北北部并没有遭遇过什么沙尘暴,而在这之后,沙尘暴虽然时有出现,但也并不频繁。
只是进入元朝后,由于元朝在建设元大都时对北京周边地区森林的疯狂消耗,因此北京周边地区森林植被发生明显转折,数量骤减。
这样的消耗持续到了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从这个时候开始,北京地区开始经历每隔几年就有一次沙尘暴的苦楚。
这样的现象,一直到了洪武年间明朝收复北方,并且在关外建立军事卫所才得以遏制。
然而到了朱棣时期,由于北京皇宫的营造,致使京城周边树木再次遭遇打击,而北京城的沙尘暴也由此较之金、元两代更加严重。
朱棣之后,明朝的皇帝们继续大兴土木,而这其中砍伐最为疯狂的两个皇帝便是嘉靖和万历。
仅嘉靖一人,便从云贵等地运来了不下三万根大楠木。
作为主料的大楠木都需要三万根,那作为常规木料的其它树木更不用多说,因此京城周边的树木骤减到出城十余里都见不到一片树林。
权力无节制的取用带来的疯狂砍伐,甚至还影响到了明朝的边防安全。
隆庆年间,大臣庞尚鹏便上奏说,北京周边的蓟州和昌平一带因为嘉靖年间无节制砍伐导致“蹊径日通,险隘日夷”。
森林的消失,结果就是蒙古骑兵可长驱直入。
因此当时以高拱、张居正为首的内阁大臣也批准了庞尚鹏的奏疏,并且发动山西、北直隶的军民植树造林,以巩固边防。
尽管历经数年的植树造林,以及隆庆和议后的明蒙和平给京城带来了一片森林,但在张居正死后,万历也下令开始营造宫室,对京城周边的树滥砍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