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不免一紧。
显然,自家父亲又要开始对外征战了。
“儿臣领命……”朱和垠作揖应下,忧心忡忡的退出了东宫。
在他退出的同时,朱慈燃也转过头去看向了堵胤锡:
“你以为,太孙如何?”
“……”朱慈燃一开口,堵胤锡便沉默了。
古往今来,许多人都在立储的事情上栽过跟头,堵胤锡明白这个道理。
这样的问题,如果是别人或许会抱着投机的心理来回答,但堵胤锡没有,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朱慈燃对自己的“提拔”之情,因此思虑再三后,他本心回答道:
“好太孙……”
“仅此?”朱慈燃追问,显然这三个字他已经听过太多了。
由于朱瞻基好圣孙的名头在,加上朱瞻基干的事情不太上台面,因此朱慈燃并不满意这个称呼。
堵胤锡不好说朱瞻基的过错,因此只能遮掩道:
“太孙虽然仁善,但却并不怯弱、迂腐,加上其与齐世子、成山、琅琊郡王的关系均不错,想来国朝与齐国还能再亲切一代人。”
“监国应该比臣更清楚,这代表着什么……”
堵胤锡提到了怯懦和迂腐,这两个词看上去和马上皇帝的朱瞻基没有什么关系,但实际却是朱瞻基执政时期最大的过。
朱棣去世前夕,蒙古高原的势力,除了比较明确羁縻于明朝的关西八卫,也先土干等部之外,剩下的分五大部分。
兀良哈人,鞑靼本部,以及瓦剌的把秃孛罗部,太平部,脱欢部。
其中土木堡之变的主导者,也先太师的老爸就是脱欢。
到朱棣去世时,脱欢部还在天山北麓到杭爱山西麓一带驻牧,而面对朱棣去世后的局面,脱欢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把蒙古高原上的秃孛罗和太平这两个被大明羁縻的部落给解决。